38138威尼斯

读《正能量》有感

2013-12-18 11:02:00 来源:38138威尼斯原创 阅读量:45898

    从毕业后很少关注热销书籍了,还是38138威尼斯统一购买发放到一本后,第一次接触《正能量》这本书,在百度上搜索后才发现这本书在网络上已经被炒得很火了。“史上第一本可以撕的书”,来势汹汹的广告元素并未打动我任何的神经,相反,更觉得它作为励志型的书籍,倒是颇有些哗众取宠,纯粹吸引眼球的感觉。然而当我真正坐下来,翻开它的第一页的瞬间,方才觉出眼前并非一本普通的励志类读本,而是一本关于自己,关于未来,能够轻易走进每个人生活的一把钥匙。
    百度了一下才发现"正能量”本是物理学名词,而“正能量”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·怀斯曼的专著《正能量》,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,通过激发内在潜能,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,从而更加自信、更加充满活力。“正能量”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、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。当下,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、健康的、催人奋进的、给人力量的、充满希望的人和事,贴上“正能量”标签。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,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,表达着我们的渴望,我们的期待。
    从能量守恒定律说,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,它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,但能量的总量不变。能量虽守恒,“正能量”越多,社会才会充满希望。“正能量”是一种健康乐观、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。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力不从心,就业、买房、结婚让我们“亚历山大”,生活在时代的焦虑中。人们为所求不得而愤怒,人们为失望落空而悲伤,人们为前途渺茫而恐惧。其实,这些情绪都是一种生命的能量,不过这些负面情绪所带来的“负能量”也遵从能量守恒定律,会随着生命的漂移而流动起来,它会来,就一定会走,甚至转变为“正能量” “正能量”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,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,当然多多益善,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。
    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发达正让媒体经历一场空前的变革,但也让社会充满了火药味。媒体舆论往往青睐暴力、灾害、不公等社会阴暗面,人生来也对死亡,疾病充满恐惧,更是天生地追求公平平等。在媒体发达的今天,我们爱上了“吐槽”,“牢骚”成了家常便饭,“负面情绪”也像脱了绳的烈马,停不下脚步,让人们似乎感觉到了历史上最坏的时代。
    创造“正能量”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“宏观正能量”,建设服务型政府,少些贪污腐败、强权欺压,少些走过场的“假、大、空”,让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阳光更加灿烂,尤其是让“负能量”转变为“正能量”。个人创造更多的“微观正能量”,媒体负责任地传播“正能量”。虽然现在这个社会像“郭美美事件”层出不穷,但是还是要换个角度来看世界,胸怀远大,积极乐观地看待这个社会,虽然很多的“拼爹”和拼“干爹”不时曝光,但是毕竟只是少数。从我起用我们的正能量去感染别人,推动社会和谐和进步,那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。

 

宣教科  韩 昱
责任编辑  白 珺



扫一扫分享本页

分享
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