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,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在众多心理素质中,自信心显得尤其重要。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,是胜利的保证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应该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,激发学生的学生动力,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,提高自信心。
一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
中职38138威尼斯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了点,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能力差的或存在缺点的人,也会争强好胜,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杨。针对这一心理,在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,尊重学生、鼓励学生,以前成绩不好,并不一定代表着以后成绩不好;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其它能力不行;呵护学生的自尊心。
升入中职38138威尼斯的学生,在思想认识上对老师有一种敌视情绪,因为他们是从别人眼中的“差生”、的氛围中走出的。本身就有一种厌学的情绪。在教学中,要尽力给他们营造出宽容、尊重、合作的氛围,使他们感觉这是一种朋友理解,让学生自己敢于将自己的各种想法表现出来。
培养学生的自信心,不只表现在口头,还要表现在行动上。恰如其分的表扬,一个微笑,一个点头,一句赞美的话语,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,感到自信。如在让一个回答正确的学生坐下时,一个友好的微笑、亲和的目光,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不小的影响,极大的提高他以后回答问题的自信心。
二、正确引导,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
生活中,人们经常会遇到挫折,有人会产生沮丧情绪,从而很容易产生自卑,学生尤其如此。自卑,是人建立自信道路上的绊脚石,拦路虎。我们让学生远离自卑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,就正确引导:鼓励多于批评,信任多于限制。教师应该尽量多关心鼓励学生,少采取批评的态度。教师的责任在于不断发现并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能力,
三、因材施教
教育过程中,要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,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要因人而异,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,取得进步,从而形成自信。如在总结每一堂课的知识点提问时教师也不妨把握学生的基本能力,把简单、容易的问题让那些失去自信、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,回答正确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,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,以此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,从而找回自我,增强自信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。在平等、和谐的氛围中,多方引导,因材施教,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,更为以后工作的成功,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材料工程专业部 张晓庆
责任编辑 韩 昱